重庆:暑期嘉年华6大活动 孩子们的夏LD乐动日标配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5-21
 LD乐动生态环保趣味游戏/趣味魔方/安全自护教育/机器人小课堂/亲子趣味运动会/国学小课堂  暑假来了,怎么玩?玩什么?这些问题都难不倒重庆九龙坡区的孩子们,因为他们都盼着由团区委主办的暑期嘉年华活动!  暑期嘉年华活动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走过第九个年头,是团区委在九龙坡区青少年之家、微型少年宫等共青团服务阵地组织实施的品牌活动,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活动以“四个一”为主要形式(即一周兴趣课

  LD乐动生态环保趣味游戏/趣味魔方/安全自护教育/机器人小课堂/亲子趣味运动会/国学小课堂

  暑假来了,怎么玩?玩什么?这些问题都难不倒重庆九龙坡区的孩子们,因为他们都盼着由团区委主办的暑期嘉年华活动!

  暑期嘉年华活动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走过第九个年头,是团区委在九龙坡区青少年之家、微型少年宫等共青团服务阵地组织实施的品牌活动,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活动以“四个一”为主要形式(即一周兴趣课堂、一次安全教育、一次志愿服务、一次社会实践)。

  今年,团区委购买了生态环保趣味游戏、趣味魔方、安全自护教育、机器人小课堂、亲子趣味运动会、国学小课堂6个项目,助力活动顺利开展。

  “谁能告诉我,湿纸巾是什么垃圾呀?”8月10日下午两点半,在重庆石坪桥街道冶金村社区,一场以生态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垃圾分类课堂正在进行,辖区内近50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到现场参与学习。

  这堂课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孩子们要依次通过垃圾分类“真人飞行棋”“套圈圈”“拼图”3个游戏挑战,最后才能顺利获得“垃圾分类小小宣传员”的称号。

  笔者看到,垃圾分类飞行棋的巨幅海报铺在教室的地板上,每个格子上印着餐巾纸、废玻璃、纸板箱和锂电池等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通过回答问题、投掷骰子到相应的分类方格,孩子们要回答对问题,才能顺利进入下一关,从而加深对垃圾分类具体操作层面的认识。

  在“套圈圈”环节中,每个项圈的颜色都对应四色垃圾桶的颜色,闯关队员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将项圈颜色所代表的垃圾桶套到相应的垃圾图卡上,正确投掷4个以上即可通关。

  到了最后一关“拼图”,孩子们会得到一张图示,上面画着四色分类垃圾桶和对应可投的垃圾,底下还有很多小朋友手拉手的图案,按照图示正确拼贴,即可获得一张色彩缤纷、童趣盎然的挂图。

  “去年带娃儿参加了一次,今年一放假他就迫不及待地问嘉年华好久开始。”家长周瑜告诉笔者,暑期嘉年华不仅解决了带孩子去哪儿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各项活动中愉悦了身心、拓展了视野、收获了成长。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说,推行垃圾分类耗时久、战线长,儿童环保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转化成寓教于乐的趣味游戏,可以进一步推动“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

  “我现在已经读高中了,学魔方对我数学上遇到的立体几何课程很有帮助。在学习压力大的时候,玩一会儿魔方已成了我的减压方式。”8月11日下午,趣味魔方课堂在杨家坪街道西郊三村社区开展,为孩子们普及魔方知识、展示魔方运动的无限魅力。

  课堂以“小魔方、大世界”为题,给孩子们讲解了魔方的发明、结构、种类、基本玩法等内容,并且准备了各种类型的魔方为孩子们一一进行了展示。

  “原来,魔方并不是只有我们平时常见的三阶魔方,还有各种高阶、异型魔方。”卢珍娜小朋友开心地说。

  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与孩子们的互动,教授速拧、单手、盲拧、脚拧等各种玩法。当孩子们看到打乱的魔方被快速的复原时,眼中充满了惊奇与感叹,也充分激起了学习魔方的兴趣。

  一位前来陪同上课的家长高兴地表示,随着手机的普及,孩子放假在家就十分迷恋,如今走出家门,玩一玩掌上魔方,既保护了视力,也有效利用了时间,再也不用和孩子上演“手机争夺战”了。

  “目前,魔方仍被大多人认为是一种玩具,而且是一种门槛非常高的玩具,实质上魔方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集手眼脑一体的手部极限运动,青少年在参与这项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使青少年的空间思维、专注、观察、协调等能力得到锻炼,也可以激发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男孩们,这是你们的隐私部位,不可以随便给别人摸哦。”8月12日上午,一场防性侵安全自护教育课在谢家湾街道黄家码头社区拉开帷幕,专业社工许萍为30余位小学至初中阶段的孩子,普及了防性侵知识。

  起初,不少孩子和在场的家长显得不太自在。于是许萍先抛出“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话题,迅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再一环扣一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们应该好好照顾它、保护它。

  “你们觉得坏人长什么样子?坏人是没有确定的特征的。所以,小朋友一定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LD乐动,不要和陌生人视频聊天,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物品LD乐动,不要随便搭乘陌生人的车,出门要结伴而行,睡觉要关好门哦LD乐动!”许萍说。

  接着,许萍通过图片展示,师生互动,引导孩子知晓哪几个部位是身体的隐私部位,并发下画纸,让孩子为画纸上裸露的儿童设计衣物,“这些彩笔涂过的地方,不能随便被别人触摸,自己也不能去触摸别人的这些地方。”许萍不断地引导着。

  遇到性侵害怎么办?许萍告诉孩子们,遇到危险大声喊叫可以阻止对方的进一步动作,并保护好证据,向警方寻求帮助。

  通过浅显易懂的知识讲解、场景扮演、问答互动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孩子们表示,今后遇到对他人不友好的身体触碰,要勇敢、坚决地说“不”!

  最后,活动方还为到场听课的孩子和家长发放了《儿童防性侵手册》,让他们回家后能继续巩固实用的防范知识和技能。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类课程可以提高青少年辨别和防御性侵害的意识,增强他们依法自护自救的知识与技能,为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撑起一片温馨的蓝天。

  8月13日上午,杨家坪街道团结路社区机器人公益课程开课,旨在通过引导孩子搭建乐高器材和编写程序来操控机器人执行各种任务,让孩子形成有逻辑、有计划、有运算、有沟通、有协作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30余名小朋友自发地组成了4个学习小组,老师首先一一介绍了教学用具箱中的机械零件,将机械器件与生活相结合,让复杂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起来。

  老师生动地讲解了本堂课第一个机器“平衡器”的制作过程。机身上分布着感应器和多个可以搭建乐高器材的孔槽,而机器人的移动需要通过连线iPad上的编程指令来实现。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乐高器材逐一组装进了机器人身上,通过搭建不一样的结构模型,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接着,大家制作起“陀螺发射器”。小朋友们争着向老师请教各种问题,老师耐心地辅导如何将齿轮、轴跟发射器拼接到一起,并鼓励他们添加自己的创意,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陀螺发射器。

  随后,老师拿起了iPad 开始进行简单的编程教学,孩子们大多是第一次接触电子信息编程,但是他们个个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好奇心,紧紧地围着老师,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在屏幕上的每一次点击。机器人在指令下动了起来,还成功地跨越了乐高器材搭建的障碍物,孩子们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在组内进行了欢乐有趣的友谊比赛。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科学为基,人文为本。机器人小课堂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引下,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对科技智能的兴趣以及提高编程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协作能力、表演才能等。

  “妈妈加油!再坚持一下!”“还有一圈,宝贝加油!”8月13日下午,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的排练厅里传来阵阵加油声,一场亲子运动会在此打响,炎炎夏日也阻挡不了小朋友们与家长的热情,小朋友们在运动馆内奔跑欢呼,家长也被孩子的热情所感染,纷纷加入到运动的行列中去。

  本次运动会分为“顺藤摸瓜”“投石问路”“平移近人”“丰收归来”“爱心传递”5个项目,均需要家长配合自己的孩子共同完成。随着哨声响起,参赛小健儿与父母并肩同行,亲密配合,一起参与紧张激烈的比赛项目,几个回合下来,大部分家长都已经气喘吁吁,但在孩子们的加油助威声中,仍咬紧牙关坚持完成了比赛,而孩子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所感染,面对重重关卡毫不退缩,翻越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完成了各种挑战,并给予了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小朋友和家长们出色的表现让现场的工作人员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个个不怕困难,勇于与家长一起面对每个环节的挑战,让整场运动会掌声与欢笑声不断,展现了一幕幕精彩的亲子互动瞬间。

  翰墨书香,展汉字之美。为了增进辖区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8月14日,中梁山街道华龙家园社区国学小课堂开课,教授孩子们国学知识,传承汉字文化。

  上午九点半,30余名小朋友带着自己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社区活动室,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书法世界的大门。“毛笔书法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即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但是书法练字仍然是修生养性的重要组成内容。”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教小朋友们握毛笔的方法、正确的坐姿,调动孩子们的手指、掌、腕、前臂、肘关节、上臂、肩关节等整个身体系统的动作,并通过书写汉字“一”进行基础示范。

  老师告诉大家:“汉字‘一’看似简单,实则有技巧,它写的时候提笔藏锋、落笔漏锋、中间苍劲有力,是写好汉字的基础。”

  小朋友们听得认真、专注,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稚嫩的小手上一不留神就画上了“水墨画”,一双双“小黑手”也阻止不了他们写毛笔字的热情。老师还对小朋友们进行了一对一的示范练习,纠正他们在练习中的错误,让小朋友们的书法水平更上一层楼。

  最后,小朋友们在宣纸上写下了“天下太平”四个字,展示了本堂课的成果。“希望孩子们在空闲时间也能坚持练习书法,让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优美的文字陪伴自己一生。”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