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乐动“禁便溺图标”也是文明符号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9-09
 LD乐动公共场所“禁止随地便溺”用图标如何表示?近日,武汉地铁4号线站内的一栏宣传画给出答案:在小便男子旁,配了把大剪刀。随即引来不少网友的围观和吐槽。5日,图标设计方表示,这只是一种幽默有趣的网络化表达,并无恶意。(5月6日《楚天金报》)  “禁止随地便溺”的图标,在小便男子旁配把大剪刀,让人看得懂,却又让人浮想联翩。如网友吐槽道:“这是‘禁止便溺,违者剪掉’的意思吗?”毫无疑问LD乐动,慑

  LD乐动公共场所“禁止随地便溺”用图标如何表示?近日,武汉地铁4号线站内的一栏宣传画给出答案:在小便男子旁,配了把大剪刀。随即引来不少网友的围观和吐槽。5日,图标设计方表示,这只是一种幽默有趣的网络化表达,并无恶意。(5月6日《楚天金报》)

  “禁止随地便溺”的图标,在小便男子旁配把大剪刀,让人看得懂,却又让人浮想联翩。如网友吐槽道:“这是‘禁止便溺,违者剪掉’的意思吗?”毫无疑问LD乐动,慑吓是设计的初衷。这样,解读起来不免有“以恶制恶”的味道了。

  不否认,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设计“诙谐幽默,很亲民”,不过似乎象“黄段子”一样,迎合着市井里弄插诨打科的趣味,也迎合着部分人对随地便溺厌恶“报复式”的快意。那么,在图标可以做得更好的语境下,这样的图标就显得很“俗”,不是“通俗”,而是“低俗”了。

  公共场所禁止性的图标,更多的只是文明的提醒,它的作用仅限于倡导远离某种陋习,相对于社会群体整体文明素养的提升,只是“微力”。也就是说,它们被挂在那里,对持有陋习之人只有软约束,跟“稻草人”一样,吓不了人。群体文明素养的进步,需要周期,更需要长期不懈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内化成每个人的自觉,是图标“画”不出来的。

  相反,公共场所禁止性的图标,本身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它的表达形式,一方面表现出社会对待相关不文明的一种态度,是理性的还是暴力的,展示出社会群体的成熟度与宽容度,甚至是文明自信的一张试纸。用大剪刀会意出的“禁止随地便溺”,注定含着暴力的色彩。类似的在公共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LD乐动,“此处禁止倒垃圾,谁倒垃圾全家死光光”之类的攻击与谩骂,反映着社会的浮燥与焦虑,也是文明不自信抡起的“道德大棒”。

  另一方也传递出价值导向,如与公共环境的协调、本身所具的文化意味,本身也超出了图标本身的内涵。这个独特的“禁止随地便溺”的图标,在地铁过道中挂着,说小一点是代表地铁整体对文化文化氛围是俗还是雅的取向,往往大了说地铁还是城市文明的一张名片,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的品位。

  就文明而言,既“不可随处小便”,更要“小处不可随便”,禁止“随地便溺”如此,设计禁止图片亦该如此。它不是单纯的设计技巧,也不上简单的赶潮流的网络化表达LD乐动,而是一枚实实在在的文明符号,能够传递出文明、优雅、平和、宽容的城市意味。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央总、国家主席、主席习的重要文章《牢记初心使...【详情】

  2019年7月29日14:30,山东莱西法院审理原告柳孔圣与被告刘德治名誉权纠纷一案

  7月29日14:00 村妇冒充他人虚假举报 被冒充者与被举报者诉法院索赔